近日,記者走進連平縣元善鎮鄧村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整潔的瀝青村道,古色古香的休閑涼亭,寬敞的文化廣場,房屋外墻修繕一新,“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內容彩繪與綠植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百千萬工程”的生動畫卷。
自入選省“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對象以來,鄧村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錨定城鄉融合發展定位,對照“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創建標準,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在人居環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探索產業發展、文明鄉風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推動“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出新出彩。
聚焦“百千萬工程” 鄉村風貌提檔升級
走進鄧村村的塘背古樹公園,只見百年古樹蒼勁挺拔,沿著石子步道走去,一座古色古香的休閑涼亭掩映在綠意中,不少群眾樂享其中,或休憩聊天,或散步休閑,或鍛煉身體。
“這兩年村里面貌改變很大,建好了古樹公園、籃球場和文化廣場,娛樂活動有了好去處,村民很開心也很自豪?!闭诠珗@散步的村民劉先生說。
據了解,公園里最古老的古樹樹齡達150年,一棵棵悠久的古樹見證了鄧村村從“臟、亂、差”的小村落,變成干凈整潔、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斑@幾年,我們村迎來了很多發展機遇,特別是典型村培育工作開展以來,村容村貌越來越美?!编嚧宕妩h支部書記劉振生說,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的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老人小孩都有了玩樂的地方。
去年以來,鄧村村精心謀劃典型村培育項目,多節點打造典型村新風貌。目前已完成358國道沿線農房風貌整體提升,共計完成農房微改造95戶,打造古樹公園和多個“巴掌公園”、休閑綠道、文化廣場等公共基礎設施,種植了桂花樹、櫻花、枇杷、榕樹等苗木共計1052棵,完成美麗庭院建設101戶,建成“四小園”40個。鄧村村還積極傳承傳統文化,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香火龍文化墻繪,在保護和展示文化遺產的同時,改善村容村貌。
此外,鄧村村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中,制定和落實“門前三包”制度、保潔員管理制度、家園之星評比制度等一系列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實現鄉村風貌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每到周六日,鄧村村都格外熱鬧,來這里騎行、徒步、休閑的群眾絡繹不絕。該村位于連平縣城東南方向一公里處,屬富民新區開發地帶,是連平縣城群眾“一腳油門”就能抵達的“后花園”。
在村口不遠處的資源驛站由2層集裝箱組成,屋頂安裝光伏板,一樓開設了一間茶館;驛站兩側安裝了新能源充電樁,可同時為6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不少群眾來這里給愛車充電,或是點一杯茶飲,享受休閑時光。
“資源驛站占地面積580平方米,分地面、地下兩部分。地面部分建設了配套的便民設施。地下部分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可解決周邊300戶群眾生活污水處理問題?!睋撡Y源驛站運營方介紹,資源驛站是服務“百千萬工程”項目,整合污水處理、新能源充電、農產品銷售、電商直播、青年創業孵化基地等多業態功能,形成了用產業經濟收益反哺農污治理設施運維費用,高質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模式。
同時,鄧村村以土地合作租賃方式,將閑置土地出租,建設餐廳、口腔醫院等,并吸納不少村民就近務工。該村還結合城郊融合區位優勢,成立了強村公司,積極謀劃回留地招商引資項目、鄉村商業業態培育項目、簡易工程以工代賑項目、物業管理資源盤活項目,搭建鄉村產業發展新平臺,探索鄉村經濟發展新路徑。
“環境變好了,村民收入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漸豐富了,村風民風越來越淳樸?!眲⒄裆f,隨著一系列“百千萬工程”惠民政策落地,村里積極發動群眾共同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實現了“鄉村變景點、農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來源:河源日報 連平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