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花燈是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東南部6鎮(即忠信鎮周邊5鎮)傳統賞燈習俗中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造型藝術。它設計新穎,造型美觀,制作精致,是忠信民間集繪畫、剪紙、書法、對聯、詩詞、編織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
正式的花燈起源于漢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如果說花燈文化的根在中原,那么客家花燈文化就是中原花燈文化這棵大樹上的一片繁葉;形成于連平縣忠信鎮的忠信花燈,則是客家花燈的一個典型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深受群眾的喜愛,忠信花燈得以流傳至今。2006年5月,忠信花燈被列入第一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忠信花燈的淵源
忠信花燈起源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
忠信花燈融入了各個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花燈文化,經老藝人和有識人士的改良、更新和創造,花燈的整體結構從上到下已有了燈蓋、燈身和燈裙,整個花燈下圓上方,呈圓柱形。這種較為固定的燈型和工藝一直傳承至今。
今天的忠信花燈設計獨特、造型美觀、制作精致,是集繪畫、剪紙、書法、對聯、詩詞、編織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品。其特點為上部有燈蓋,掛有燈聯、燈帶;中部燈身通透;下部有燈衣、燈裙;且一次性使用,為民間花燈所罕見。
忠信花燈的品種
忠信花燈品種繁多,風格各異。按使用范圍分,有伯公燈、紫燈和廊燈等;按形態分,有磨燈、龍鳳燈、寶蓮燈和宮廷燈等;按工藝分,有參燈和繚絲燈等;按寓意分,有狀元燈、秀才燈和五福燈等。由于歷史原因,有些品種已失傳或正在整理中,如騎龍燈、鼓燈、娘娘燈等。
忠信花燈的結構
忠信花燈的結構一般都是柱式結構,上方下圓。主體分為三個部分:上部為燈蓋,中部為燈身,下部為燈裙。
忠信花燈的裝飾藝術
忠信花燈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其制作通過編織、印花、剪、刻、裱、裝飾等一系列手工藝來體現。雖歷經演變,但它的工藝制作卻一直保留著原始特色,是以繪畫、剪紙為主,集書法、對聯、詩詞、編織等融為一體的帶有裝飾藝術的綜合性工藝品。其色彩艷麗,金碧輝煌,給人一種熱烈、喜慶、和諧、高貴的強烈的感覺,常以暖色為主調,即以紅色為主色,配有小部分橙黃色、綠色、藍紫色,使色彩搭配既有對比又和諧協調,再以部分金色點綴,顯得格外美艷奪目。
忠信花燈的制作
忠信花燈的制作,早先在忠信地域(包括大湖、高莞、油溪、三角、繡緞等鎮)有很多村民都會制作。但由于歷史原因,制作點逐漸減少。目前,忠信地域仍有十多個制作點,分別為忠信鎮上坣村上寮、忠信鎮大陂村洋眉崗、大湖鎮羅經村羅屋等。其中忠信鎮上坣村上寮為花燈主要制作點,其花燈制作規模最大,品種也最多。每個花燈制作點制作的花燈品種各具特色。
忠信花燈制作時間,過去一般在每年的臘月(十二月)。現在一些長期制作花燈的師傅在10月份就開始選花、參花,即準備花燈紋樣圖案,在十一月底,就裁好竹料,破削竹篾,晾干、曬干,十二月就開始陸續制作花燈。制作一盞花燈要5至7天。花燈制好后先在家里掛好,春節后初九那天統一到集市擺賣。
忠信花燈藝術的保護傳承
忠信花燈傳習室
在忠信鎮文化站開設有忠信花燈傳習室,這里曾舉辦多期傳承人培訓班、花燈交流會和專家研討會,是忠信花燈開展傳習活動的重要場所。
忠信花燈展廳
忠信鎮文化站內設有200多平方米的忠信花燈展覽廳,廳內有圖文并茂的忠信花燈文字圖片資料,同時展出的還有各品種的忠信花燈實物展品。花燈展廳常年對外開放,是廣大群眾和各地游客了解忠信花燈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代表性傳承人
賴明甫,男,1937年出生于連平縣忠信鎮上坣村農民家庭。他從1949年1月開始承祖藝學習制作忠信花燈,20歲后就單獨教授后輩制作燈飾,曾獲得廣東省級工藝大師榮譽稱號。其作品多為精品或特色代表作品,是忠信花燈宮廷燈、繚絲燈、伯公燈的典型代表傳承人,在其家中還保存著至今忠信花燈最古老、最完好的一系列的花色紋樣和雕印板模。
黃友良,男,1954年出生,連平縣忠信鎮人。他制作的花燈是專為吊燈習俗使用的一次性竹紙制品,集多種藝術于一體,其特色是以雅致、華麗、穿透性強著稱,有寓意豐富、結構層次感強等突出特點,其作品多為精品或特色代表作品,對忠信花燈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進校園”活動
為使廣大青少年更加了解和喜愛花燈藝術,連平縣積極開展忠信花燈“進校園”活動,使忠信花燈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走進了現代的中小學課堂。省級花燈傳承人親自擔任授課老師,向青少年普及各種相關知識,有力地促進了忠信花燈藝術的傳播和弘揚。
忠信花燈節
連平以民間傳統藝術搭臺,用節日來提升傳統文化,從1999年開始舉辦首屆“廣東?連平忠信花燈節”,2002年改為每三年舉辦一屆。
吊燈習俗
吊燈習俗是忠信地區民間群眾為了祈盼宗族人丁興旺,借“燈”諧音“丁”的蘊意,以及元宵節期間掛燈賞燈的習慣和孝祖敬宗的儀式所組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習俗。忠信花燈是吊燈習俗的主要載體,舊時為吊燈習俗所專用,它與吊燈習俗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吊燈習俗過程一般由放燈繩、買燈、迎燈、上燈、暖燈、化燈6個環節組成;其間還有鑼鼓、八音、舞龍獅、祭祖、飲燈酒等熱鬧場面,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