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色色,牛牛日穴av,免费啪啪网站亚洲欧美国产视频,国产人与zoxxxx另类

首頁 > 走進連平 > 連平文化 > 傳統習俗
民間習俗:踩龍
2021-03-08 來源: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字體大小: 默認   
分享到:

  大湖鎮位于連平縣境東南部,東鄰繡緞鎮,南接東源縣黃沙鎮,西依三角鎮、忠信鎮,北與和平縣相連,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革命圣地”,也是中共連平縣革委會時期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該鎮地處新豐江上游,地勢平坦、廣闊,素有“小燈塔盆地”之稱。踩龍就是大湖鎮五禾村在元宵期間慶賀嬰兒誕生的人生禮俗活動(也叫上燈習俗),也是連平民間別具一格的傳統習俗活動。

0接麻橙場景.jpg

  踩龍活動主要分布在連平縣大湖鎮五果片(4個屋,分別為馬祠堂、駱形屋、老屋、新屋坪),屬五禾村委會管轄,都是曾姓家族。據曾盛興、曾保平2位老人說,五果片居民是清雍正年間從大湖寨遷移而來,距今約有240多年,自從定居至此,便有上燈踩龍活動,也就是說踩龍已有200多年歷史了。踩龍活動體現了五禾村民間民眾對望子成龍的一種美好祈盼;另外,踩龍是一項集體活動,表現了五禾村民眾團結和諧的氛圍。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五禾村委會都要為添丁家庭舉辦上燈習俗。這天上午會在祖祠堂吊上一盞大花燈,并設上香案。每個上一年生有男丁的家庭要在祖祠擺上一張桌子,寫上新丁的姓名和祝詞。然后,由宗親們敲鑼打鼓、燃放爆竹到各燈主家接“麻橙”(麻橙是用芝麻和米粉制成的一種糕點,其寓意多子多福,百子千孫)。然后,燈主托著“麻橙”和宗親隊伍一起把“麻橙”送到祖祠,將“麻橙”放在擺好的桌子上并燒香祭祖。接著,分別到各家飲“燈酒”(飲燈酒要年滿15歲的男丁)。飲完燈酒后,燈主要給60歲以上的老人回手信,即一塊豬肉,以示答謝。白天上燈慶賀儀式完成,晚上再舉行踩龍活動。

  踩龍活動簡單而言就是五禾村宗親集體打著火把,敲鑼打鼓,到山上將“龍”喚醒,把“龍氣”趕到家中,盼運祈福的一種集體活動。民間篤信宗親去踩龍后生子能成“龍”。

02踩龍 場景四.JPG

  元宵節晚上七時,五禾村中各屋男女老少齊聚祖祠大坪,先把準備好的火把裝滿煤油(火把是用黃竹制成約6—8公分長的竹筒,在竹筒內塞上棉花,再裝上煤油,將火點著便是火把了,是上山的照明工具)。然后排好隊形,安插好鑼鼓隊(一般10人)、指揮者以及挑香燭、爆竹、燃油的補給人員,踩龍隊伍一般都有100多人。一切準備就緒后,就開始上山踩龍,踩龍隊伍由祖祠出發經長江山→大窩山→漢獺擒魚(山名)→再回到祖祠祭拜→最后分散歸家接“龍”氣。

  踩龍隊伍在指揮者的帶領下,舉著火把,沿著山路前進,在黑夜里舉著火把的隊伍就象一條火龍,鱗光閃閃,火光沖天,蜿蜒擺動。吶喊聲、爆竹聲、鑼鼓聲齊鳴,響徹云天,熱鬧非凡。沖天而起的火花,五彩繽紛,頗為壯觀。

  大約2個小時后,踩龍隊伍回到山腳,再入祖祠拜祖,然后各自回家。到了家門口,各家還要燒香燃爆竹,將火把插在家門前,名為接“龍”氣,直到火把燃盡為止。

  踩龍活動的傳統祭祀儀式和活動形式,記載有許多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具有民俗學研究價值。

  踩龍活動是一種集體性的宗族活動,具有凝聚民心、維系團結以及怡情樂性的教化作用,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踩龍活動寄托祈盼,蘊含人本意愿,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

  踩龍活動是大湖鎮五禾村的傳統習俗,村里每年都要依照慣例舉行。近年來,由于產業結構的變化,外出人員增多,同時也受市場經濟的沖擊,人們的觀念也有所轉變,參加踩龍活動的人員有所減少。

  2008年10月,踩龍被列入河源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