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田源鎮肖屋村位于連平縣東南部,與新豐縣科羅村毗鄰,以新豐江為界,肖屋村(又名“桐梓園”)是新豐江上游一個美麗的村落,坐落在連平縣八景之一“戈峰聳翠”戈峰山腳下,自然環境優美,依山傍水,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生活在新豐江畔的肖屋村民,靠河吃河,利用已近絕跡的“魚梁”捕魚方法為生計。500多年來,村民一直沿續這種古老傳統的捕魚方式,世代相傳。
魚梁,是用木樁、柴枝或編肉等制成籬笆或柵欄,置于河流、潮水河中或出海口處,堰攔水捕魚的一種工具。魚梁捕魚的大概原理,就是用竹子、藤以及木樁編織成一個長形或U型的可漏水的竹排,迎著水流湍急的方向,前低后高,前寬后窄,后端距河床約2米高,前端1米高,形成落差約1米,兩邊用藤條強的籮筐裝石頭并用木樁以固定竹排。竹排前方兩側,各留兩個大孔。當魚逆流而上的時候,遇到阻擋,即會沿著所留的兩側兩個大孔游入,隨即被沖到緩緩上升的竹排“斜坡”上,水往下漏,魚就留在竹排上了。
魚梁捕魚的最佳季節是每年的清明節前后至農歷9月份,這段時間是藍刀、翹嘴、黃尾、桂花、鯉魚等十多種魚的捕撈旺季,在1998年,每天捕魚的最高紀錄是上萬斤。如今,由于受新豐江水源的影響,現在每天最多捕獲魚類只有二千多斤。
由于修造一座魚梁要用一個月的時間,耗資7—8萬元,第二年就要小修或補修,一座魚梁大概有三年時間。魚梁最多的時候有九座,現在只剩下兩座。目前,修建“魚梁”的成本高,魚也越來越少,再加上捕魚十分辛苦,現在肖屋村已經很少有年輕人肯去學、肯去干。
魚梁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乃至農耕文明現存于河源新豐江上的一處活標本,它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人類利用自然的民間的智慧,順應季節性,利用河源水流、地勢,掌握魚類的習性,以及利用各類取自山林的竹、藤、木等材料,尊重生態,充分體現了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勤勞自力的華夏農耕文明。
魚梁,充分利用水文、建筑學、力學等學科,對研究古代建筑具有一定研究的價值。
魚梁捕撈的魚是純環保、天然,具有健康營養的價值。
魚梁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高度重視,讓這古老的傳統捕魚技藝能夠傳承下去,并讓它發揚光大。
肖屋魚梁捕魚技藝于2018年5月被列入連平縣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