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手打肉丸是連平縣大湖鎮著名的小吃,是傳統風味食品,也是連平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其發源到現在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制作工藝獨特和極具客家風味特色,既可作點心,又可作為一道筵席湯菜,一直以來,都是大湖人日常會客的美食,并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大湖手打肉丸,已成為大湖客家飲食文化的符號。
大湖手打肉丸的歷史淵源已難于考究,據說大湖先人是在明朝洪武年間,從興寧遷徙到大湖落居,那時大湖手打肉丸已有,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的起源來自一個孝心的典故:一位后生非常孝敬父母老人,一天,他母親病臥在床,這位后生四處求醫而不得治,母親娘家親友買豬肉來探望,后生覺得切片煮熟給母親吃難以下咽,于是干脆將所有的豬肉剁爛成肉泥制成一小丸狀給母親吃,老人家覺得味道鮮美,心情大開,加上肉丸的營養豐富,病情竟然慢慢好轉,于是何姓家族因肉丸慢慢興起,后來,何氏后人在傳承祖上制作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用心捶打,做成了一個個獨具客家傳統風味、爽脆滑嫩的大湖何氏肉丸。
大湖手打肉丸肉質細膩,口感特好,具有爽口清甜、鮮香美味、勁脆彈牙、唇齒留香的特點。大湖手打肉丸以豬肉為主要原材料,其主要制作方法有選料、切片、捶打、和肉、出丸等五道工序,從選料到制作看似簡單,其實極有講究,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大湖手打肉丸食用時將肉丸及原湯一起下鍋煮沸(2—3分鐘),加入蔥花、胡椒粉即可享用。這時的肉丸口感爽脆,肉質細膩,味道清甜,彈性十足,且丸中帶湯原汁原味,鮮香可口,真的是人間美味。一般大湖手工肉丸分大丸和小丸,在攤檔現吃的一般是用小丸,購買回去自己煮的多用大丸,當然小丸和大丸各盡所需。
大湖手工肉丸在當地屬于家族傳承,在大湖鎮有許多人家從事手打肉丸的營生,其中大湖羅經白石塘的何氏手打肉丸在當地久負盛名,其制作的肉丸銷量很好,除了近銷周邊地區和連平縣城,以及和平、深圳、廣州之外,還遠銷北京、山東等地。
大湖手打肉丸的重要價值:一是大湖手工肉丸具有正宗的連平風味特色,是連平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營養成分,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三是添加了胡椒的肉丸,有補中益氣、強健筋骨、驅寒祛濕的功效,具有食療保健作用;四是大湖手打肉丸有300多年歷史,是大眾化的傳統小吃,對研究客家飲食文化具有一定的價值。
大湖手打肉丸制作技藝于2018年5月被列入連平縣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