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色色,牛牛日穴av,免费啪啪网站亚洲欧美国产视频,国产人与zoxxxx另类

首頁 > 走進連平 > 連平文化 > 傳統習俗
忠信花燈(國家級)
2018-01-10 來源:本站 字體大小: 默認   
分享到:


忠信花燈是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東南部6鎮(即忠信鎮周邊5鎮)傳統賞燈習俗中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造型藝術。它設計新穎,造型美觀,制作精致,是忠信民間集繪畫,剪紙、書法、對聯、詩詞、編織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

忠信花燈是一種以紅色為主色調,帶有喜慶性和鄉土特色的民間燈彩藝術。忠信花燈有十多種,分別是:繚絲燈、宮廷燈、參燈、磨燈、紫燈、龍鳳燈、寶蓮燈、百公燈、廓燈、五福燈等。

忠信花燈的起源難于考證,據說是伴隨民間賞燈習俗而產生。據《連平州志》記載,在雍正八年(即1730年)編寫的《連平州志》內有上元喜簇花燈,作龍獅各種戲舞,……”的記載,說明忠信花燈在當時已盛行,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又經專家對民間藝人收藏的花燈紋樣印版進行鑒定,證明是清朝產物,可見花燈制作在清朝已有。

忠信花燈制作以竹、苗竹、大紅紙、綠色紙、白紙和金紙為主要材料。一般在每年的臘月(十二月)開始制作花燈。忠信花燈以扎、削、鉆、刻、剪、印、畫、糊、裱等手工技藝制作而成,民間一般分扎架、剪紙、描畫、裱糊四道工序。

忠信花燈集多種手工技藝術于一身,融神話、傳說、詩詞、對聯、書畫于一體,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的藝術研究價值。花燈中那流光溢彩的走馬燈,層層掩映、卷舒有致的紋樣和濃縮古樓風格的結構,美輪美奐,有很強的觀賞性。忠信花燈寄寓著民間民眾的美好愿望和祈盼,蘊藏著人類繁衍的內涵,寓于了豐富的人文理念。

忠信花燈已經成為忠信民間客家文化的組成部分,元宵節的裝扮,賞燈習俗的重要載體,已在民眾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由于歷史原因,忠信花燈制作曾一度中斷,改革開放以來雖得以恢復,但精工制作的技師越來越少,花燈類型逐漸減少,制作也趨于簡單化,亟待加以扶持和保護。

    20115月,忠信花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